杂感试谈一
《石头记》好色而不淫,为言情者之所宗。八十回,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石头记》作者也可能是从小熟知侯门的小厮,如果非要类似有宝玉经历的公子才能写出《石头记》,那未《水浒》作者非要做过强盗。
红学应以研究作品本身为主,考证作者身世是“小学”,不应本未倒置。
整部《石头记》乃记两个妖精打架。
大观园乃女儿理想国,犹如《水浒》中梁山泊,灵魂是水晶男人宝玉。
《石头记》大多成对:“大观园”对“太虚幻境”,“假宝玉”对“真宝玉”;烂泥对水晶;金对玉;………
从外表看,《石头记》记了一场空梦。因空见色,镜台本无尘。其实是个情色世界。作者写尽人性。
林黛玉既然来还泪,哭得还不够。
春斋
2007-8-13
杂感试谈二
宝钗太精要强会克夫;黛玉太弱又多疑要累夫,都不是贾母心中为宝玉配对的合适人选。
第五回宁荣两公求仙姑“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是让宝玉早点过关释怀走入仕途正路,无牵挂专心用功于圣贤之书
宝玉情圣;贾瑞情丑。
“老大徒悲伤”,第一回开场白乃人生极痛语。可能是作者自白,也应是宝玉的下场。
海棠社诗会,宝玉是老落后,首先是他因为不善于做命题应景诗,二是故意“让贤”,三是偷赖。
贾家安享富贵,但从不进行道德教育。比如贾政在外从不写信给宝玉,只顾自己下棋完全任其自然发展.那次下死子是因为怕忠顺亲王的势力会让自己倒霉。
宝玉最可贵之处是对姐妹和丫头一视同仁,没有主子架子,有“人文主义”思想。宝玉如果做官,一定是个不欺压百姓的好官,因其有“仁人”之心也。
邢岫烟不亢不卑,穿着旧衣裳仍不改其乐,有颜回之志。
贾家屡次得罪公公,元妃难免宫中吃亏。或者说贾妃失势,公公屡来敲诈。贾妃的失宠对贾府的失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春斋
2007-8-14
春斋新评《石头记》
杂感试谈三
已庆过八十大寿的贾母如果还没有安排好黛玉大事,一旦回西天,她就对不起这个可怜又可爱的“心肝儿肉”外孙女了,这显然不合常规与情理,贾母当不至于这样糊途。果真如此,窃以为难免被认为作品缺陷。
天有不测风云,看败下来的光景,八十回以后不久贾母是要去的,贾家也将跟着崩溃。此时贾母当趁自己尚清醒,要么将黛玉给宝玉;要么象宝琴那样安排好夫家。如果给宝玉,就不会对宝琴垂涎,可见贾母并不赞成木石盟,否则黛玉那样哭也变得毫无意义,《石头记》主题结局也就完全不同。不可否认,这确是一桩棘手公案,看来作者难以下笔,只能以所谓“泪尽而逝”掩饰塞责。
凤姐那番玩笔话看来是误会了贾母之意,不能太当真。
春斋
2007年8月16日春斋新评《石头记》
http://chunzaihome.spaces.live.com
http://bbs.sjtu.edu.cn/file/Literature/1191842718209493.jpg
声明: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