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首页 ∣ 红楼E书 ∣ 金陵十二钗 ∣ 红楼文库 ∣ 古典图库 ∣ 我的推荐 ∣ 2002版 ∣ 给我留言 ∣ 站长紫云 |
原 创 作 品 |
|||
![]() |
|||
作者:韩吉辰 收录时间:2018-4-28 12:10 |
|||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 韩吉辰 周汝昌先生是从天津走出来的一代学人,作为毕生致力于红学研究的专家,天津水西庄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曾多次在《今晚报》撰文指出:“藕香名榭在津门”。 这个令周汝昌先生极为关心的古园林,就是天津南运河畔的水西庄,这座占地百亩的私家园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扩建兴盛于乾隆年代。它的创建者是津门巨商查日乾、查为仁父子,均是天津的文化名人。水西庄的江南色彩极为明显,文化气息极为浓厚,景点命名极为考究:藕香榭、秋白斋、揽翠轩、枕溪廊、数帆台……江南植物非常茂盛,绣野中翠竹数亩,藕香榭中生长着“色香味美”的红菱,还有梧桐、桂花、梅花等。水西庄有山有水,且以水面取胜,南运河的河水是源源不断的水源,可以说,水西庄是园林文化的精品,不仅“景幽”,更由于“人名”与“文胜”。大江南北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以至“名流宴咏,殆无虚日”,一时成为天津高雅文化艺术的中心。 在周汝昌先生的支持下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水西庄,经过长期考证发现,水西庄是《红楼梦》大观园的重要原型之一。这个发现在红学研究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1992年红桥区成立水西庄学会,周汝昌和金庸、冯骥才等知名学者一同担任了学会的顾问。多年来,周汝昌先生一直十分关注水西庄学术研究的进展和复建水西庄工作的进程。多次与我面谈赠书,并随书题诗一首: “藕花香散水西庄,说到红楼意味长。独有痴人心最挚,夜深考索待朝阳。书赠吉辰先生” 先生的书法为“瘦金体”,独具魅力,对于我研究水西庄与《红楼梦》的关联进行了肯定与鼓励。 在先生九十大寿之际,我们从天津前往北京专程为周先生祝贺“九十大寿”。贺寿的礼物很多,红桥区政协黄禄衡主席赠送亲笔书写“仙寿恒昌”条幅,我的礼物是转赠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为我的祝寿词“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寿”和一批研究天津水西庄发现的新资料。 年届九旬的周汝昌老人身体欠佳,听说来自家乡红桥区的同志来贺寿,十分高兴。见面后,周先生便迫不及待地询问起水西庄复建的事情。对于我研究水西庄发现的新材料非常感兴趣,比如在《沽上题襟集》·汪沆卷中有这样的诗句: “雪中集澹宜书屋同余荆帆作” 检点尊前见在身,寒多犹勒几分春。 压簾雪意浓于酒,绕屋梅花瘦似人。 陈迹可堪随俯仰,半生多悔在因循。 来朝跃马城西路,要洗胸中万斛尘。 “人日和心穀韵” 油牕烘暖砚池融,春意潜归卧阁中。 胜事尚传煎饼会,流光又逼试灯风。 墙阴剩雪留虚白,簾底踈梅破冷红。 献岁无如今日好,莫教轻放酒船空。 周先生认真侧耳细听。当听到水西庄发现“白雪红梅”景象时,高兴地连呼:“太好了,太好了,这是新发现!” 原来,曹雪芹的《红楼梦》写到第四十九回,回目叫做“白雪红梅”,有的红学家就议论说,《红楼梦》里的红梅是南方的情景,说曹雪芹笔下是以南为主的。如今提出这句好诗,汪沆先生给我们作了历史实况见证人。他住在水西庄所亲眼目见的,有冬景雪天中的绕屋红梅。梅花既然“绕屋”,则分明是屋外生长的梅花树,而不是盆栽的梅花盆景。这一例证,完全反驳了从前把《红楼梦》中的景物都说成是南方的那种误解。 接着听到水西庄《沽上题襟集》记载:“山阴 周大枢 元木·揽翠轩前一鹤一鹅同处为赋二首”,明确证明了水西庄当时饲养有珍禽“仙鹤”,这时周汝昌先生不禁高声喝彩。因为在清朝,仙鹤已经非常稀少,私家园林绝少言及有养鹤的事例。周汝昌先生想了想说:“这些珍贵的历史痕迹,确实为《红楼梦》与水西庄的关系又提供了新的文证。” 周汝昌先生专门写出文章“梅鹤仙姿在水西”,发表在《今晚报》上。并为我题诗一首:韩吉辰先生六旬又六寿辰 “六六春秋大顺年,赋诗申贺展花笺。 胸怀清史勤搜索,情系红楼细考研。 踏遍水西多胜迹,隐居沽上小神仙。 査家曹氏无穷事,谁识沧桑有梦圆? 戊子深秋 周汝昌 时年九十 (二零零八年十月) 看着周汝昌先生精心撰写的“贺寿诗”,心潮起伏,与先生近20年的交往历历在目,这些交往使我的老年生活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增加了考证水西庄与《红楼梦》关联的信心。 2011年中秋节,我与年轻学者穆森、赵永强先生走访了周汝昌先生,先生身体欠佳,但是热情接待了我们。我系统汇报了近20年研究新成果,周汝昌先生认真倾听,并发表了近一个小时的意见,充分肯定了研究成果,也提出中肯的意见。听说我的论文已经完成,并计划出版《红楼寻梦·水西庄》,非常高兴,表示支持。后来收到周汝昌先生为我写的第三首诗: 以诗代序 赠韩吉辰先生 沽上红桥美卧弓,文盟诗会此间逢。 水西庄隐朱楼影,蓟北村留黄叶踪。 白雪红梅惊也在,藕香春榭讶全同。 雪芹避难传珍史,应许韩君考索功。 周汝昌 时年九十三 庚寅中秋佳节后一日•秋分 这是老一辈学者对于我们的鼓励和期望,2015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红楼寻梦·水西庄》,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赵建忠(天津红梦学会会长)写了序言,另一篇是学者穆森写的序言,反应很好。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虽然已经年届古稀过半,还要以老一辈学者为榜样,继续努力,最近鲁培雄、陈福麟先生成立“复建水西庄工作室”,我十分支持。为提高天津的知名度,为弘扬中华民众灿烂文化贡献自己力量。是啊:“不息则久,久则寿!”
|
![]() |
![]() |
![]() |
IE5.0以上&800X600分辨率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本页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 |